导语

近日,在爱畜优品兽医平台咨询“猪呕吐”的养殖户明显增多。猪为什么在这个季节会普遍发生呕吐的现象呢?应该考虑哪几个原因?又该如何解决呢?

引起猪呕吐的原因主要就是寄生虫和霉菌,此外还有胃酸、胃溃疡、伪狂犬病、脑炎、传染性胃肠炎也会引起猪的呕吐,但往往伴随着其他其他症状。如伪狂犬引起的呕吐,常伴随发热、喘气等症状;脑炎引起的呕吐常伴随着转圈、瘫痪等神经症状;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呕吐伴随着严重的腹泻。希望本文能给大家一些参考。

投稿专家:兽医专家曹教授
春季猪呕吐
1

非瘟有呕吐症状

首先我们第一步要判断出“呕吐”与非洲猪瘟的区别:很多经历过非瘟的养殖户都说,“非瘟先从呕吐起”。确实有一定道理,因为被非瘟感染的猪场,最初的症状就是有猪出现呕吐的现象,特别是怀孕母猪和育肥猪。但是非瘟感染的猪在呕吐之后,一般在2-3天开始出现腹泻、便血的现象,并且随着出现发热、皮肤发红发紫的症状,然后很快死亡。如果猪场出现这种情况,那就得警惕非洲猪瘟了,及时采取“拔牙”措施,还能有挽救的可能。

如果不是上述发展过程,只是呕吐,没有其他症状,除了季节变化的原因之外,还有两大原因:寄生虫与霉菌毒素。

2

寄生虫

春季气温回升,温度适宜的条件下,动物体内外、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都开始活跃起来,寄生虫就是其中一种。猪体内的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猪的肠道中,寄生虫的活动容易引起猪肠胃不适和呕吐,这是春季猪呕吐增多的原因之一。此外,有句老话说:传染病吃老本,寄生虫吃利润。可以看出,驱虫工作在猪场还是相当重要的,不但能减少疾病发生,还能减少饲料的浪费,提高饲料利用率。猪场应怎样进行驱虫呢?

猪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4大类:线虫类、绦虫类、棘头虫、原虫类,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5大类:蝇、蚊、螨、蜱、虱。根据猪的不同阶段,驱虫应这样进行:

保育猪:断奶后2周左右驱虫1

架子猪:100斤左右驱虫1

肥猪:200斤左右驱虫1

母猪:每次分娩前和断奶前后各驱虫1次,即每年4

种公猪:每季度驱虫1次,即每年4

3

驱虫药的选择

    驱虫一般有拌料、针剂注射和体表外用三种方式。根据药物的作用规律以及寄生虫和发育规律,猪群采用连续给药的方式才能对成虫、幼虫、虫卵进行彻底的杀灭,所以采用拌料的方式来驱虫是最有效的驱虫方法。

    选择驱虫药时,要尽量选择复方的驱虫,能对各个种类的寄生虫有杀灭作用。在某些散养户猪场,会使用非常廉价的驱虫药,往往达不到药效,起不到驱虫作用。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伊维菌素-阿苯达唑的复方驱虫药,驱虫很彻底,投药时要连续给药5-7天。如果猪群长时间没有进行驱虫,在第一次驱虫结束后间隔7天,再进行一次驱虫,效果更佳。如果体表有寄生虫,可配合体外杀虫剂,见效更快。值得注意的是,驱虫期间,要及时清理粪便和进行消毒,不让寄生虫和虫卵在环境中滋生。

4

霉菌毒素

    霉菌毒素是饲料中的霉菌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,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。目前鉴定出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,其中常见的和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、麦角毒素、T-2毒素、呕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等。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能动物的不同部位和系统,T-2毒素和呕吐毒素,就能引起猪的呕吐症状。除此之外,多种霉菌毒素还能侵害猪的免疫系统、繁殖系统、神经系统等,引起猪的抵抗力下降、容易拉稀和咳喘、母猪死胎、脑炎神经症状等。 

    既然霉素毒素是引起猪呕吐的一大元凶,给猪使用脱霉剂就显得尤为重要。目前市面的脱霉剂种类多样,有蒙脱石、硅铝酸盐、酵母、生物脱霉剂等,较为优秀的为生物分解型脱霉剂。尤其是母猪,使用生物分解型的脱霉剂,能分解霉菌和毒素,转化为动物可吸收的营养,并且没有蒙脱石脱霉剂吸附水分和营养的弊端,不会让母猪发生便秘的现象。 

    在贮存饲料时,我们要选择低温、干燥、通风的仓库,因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霉菌滋生速度很快。在饲料的使用环节,如果是自配饲料,配好料后要尽快使用,不宜长时间存放。在饲养管理上,要定期清理猪的料槽,边角掉落的饲料要及时清理掉。发现发霉饲料,禁止给猪喂食。

5

猪呕吐的治疗方法

    针对单个呕吐的猪,我们可以注射维生素B+山莨菪碱(654-2)来进行止吐。对于反复呕吐的猪,可以在饲料中加入葵花胃康灵、斯达舒等药物来缓解胃不舒服。使用时可以把药片或将囊碾碎后,加入饲料中,给呕吐的猪喂食。

 
    另外分享个小技巧,在饲料中加入4%的小苏打(碳酸氢钠)可以缓解胃酸,并能促进猪的生长。

结语

爱畜优品兽医在线为大家提供了24小时服务热线,4000570100,QQ:2115015819欢迎您的咨询!
99%的人选择了咨询在线兽医师专家

只有1%的人选择了自己查网站!